本文收集了曾文正公的经典语录,予己每日三省

曾国藩(1811年11月26日-1872年3月12日),初名子城,字伯涵,号涤生,宗圣曾子七十世孙。中国近代政治家、战略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,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。

在曾国藩的倡议下,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,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,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,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。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。

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“曾胡”,与李鸿章、左宗棠、张之洞并称“晚清中兴四大名臣”。官至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、武英殿大学士,封一等毅勇侯,谥号“文正”,后世称“曾文正”。有人推崇他为千古第一完人,但因忠于清室镇压太平天国暴乱又饱受争议。

  • 将来不迎,当下不杂,过往不念

  • 倚天照海花无数,流水高山心自知

  • 利可共而不可独,谋可寡而不可众;独利则败,众谋则泄

  • 久利之事勿为,中争之地无望

  • 惟正己可以化人,唯尽己可以服人

  • 说人之短,乃护己之短。夸己之长,乃忌人之长。皆由存心不厚,识量太狭耳。能去此弊,可以进德,可以远怨。

  • 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;天下古今之才人,皆以一傲字致败

  •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,勿以小怨忘人大恩

  • 清高太过则伤仁,和顺太过则伤义,是以贵中道

  • 迎好胜人者,必无胜人处,能胜人,自不居胜

  • 家勤则兴,人勤则俭,永不贫贱

  •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,人败离不得个逸字,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

  •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,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,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,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,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

  • 不贪财,不失信,不自是,有此三省,自然人皆敬重

  • 不思,故有惑;不求,故无得;不问,故不知

  • 士有三不斗:毋与君子斗名,毋与小人斗利,毋与天地斗巧

  • 观人四法:讲信用、无官气、有条理、少大话

  • 君子之立志也,有民胞物与之量,有内圣外王之业,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,不愧为天地之完人

  • 善观人者观己,善观己者观心

  • 凡办大事,以识为主,以才为辅;凡成大事,人谋居半,天意居半。

  • 立身之道,内刚外柔;肥家之道,上逊下顺。不和不可以接物,不严不可以驭下。

  • 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,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;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,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。

  • 士人读书,第一要有志,第二要有识,第三要有恒。有志,则断不甘为下流。有识,则知学问无尽,不敢以一得自足;如河伯之观海,如井蛙之窥天,皆无见识也。有恒,则断无不成之事。此三者缺一不可。

  • 凡人做一事,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,首尾不懈,不可见异思迁,做这样,想那样,坐这山,望那山。人而无恒,终身一无所成。

  •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,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

  • 人生有可为之事,也有不可为之事。可为之事,当尽力为之,此谓尽性;不可为之事,当尽心从之,此谓知命。

  • 古来豪杰,吾家祖父教人,以“懦弱无刚”四字为大耻,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。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,最易暗销锐气。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,此是过人之处,更宜从此加功。

  • 胸襟广大,宜从“平”“淡”二字用功,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,功名之际须看得淡,庶几胸怀日阔。

  • 轻财足以聚人,侓己足以服人,量宽足以得人,身先足以率人

  • 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,小处下手

  • 少年经不得顺境,中年经不得闲境,晚年经不得逆境

  • 治生不求富,读书不求官,修德不求报,为文不求传,譬如饮酒不醉,陶然有余欢,中含不尽意,欲辨已忘言

  • 坚其志,苦其心,劳其力,事无大小,必有所成

  • 太柔则靡,太刚则折;刚自柔出,柔能克刚

  • 与多疑人共事,事必不成;与好利人共事,己必受累。

  • 劝人不可指其过,须先美其长。人喜则语言易入,怒则语言难入,怒胜私故也。

  • 人该省事,不该怕事。人该脱俗,不可矫俗。不该顺时,不可趋时。

  • 行事不可任心,说话不可任口

  • 人之气质,由于天生,本难改变,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

  • 知足天地宽,贪得宇宙隘

  • 受不得穷,立不得品,受不得屈,做不得事

  • 千秋邈矣独留我,百战归来再读书

  • 功不独居,过不推诿

  • 慎独则心安,主敬则身强,求仁则人悦,习劳则神钦

  • 世间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

  • 勤俭节约,未有不兴,骄奢倦怠,未有不败

  • 聪明外露者德薄,词华太盛者福浅

  • 但行耕耘,莫问收获

  • 先静之,再思之,五六分把握即做之

  • 居高位者,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

  • 人生莫惧少年贫

  • 受挫受辱之时,务须咬牙励志,蓄其气而长其智

  •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,则无往而不孝。以责人之心责己,则寡过。以恕己之心恕人,则全交。

  • 天道忌巧,谦退不争,不伎不求

  • 尖酸语称快一时,当之者终身怨恨

  • 君子但尽人事,不计天命,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

  • 用功譬若掘井,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,何若老守一井,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

  • 越自尊大,越见器小

  • 久视则熟字不识,注视则静物若动,乃知蓄疑者乱真,过思者迷正应

  • 自立立人,自达达人,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

  • 知而不行,只是未知

  • 志之所向,金石为开,谁能御之?

  • 读书不二:一书未完,不看他书

  •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,能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,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

  • 人心能静,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。不静则燕居闲暇,亦憧憧亦靡宁。静在心,不在境。

  • 身体虽弱,却不过于爱惜;精神越是用还越精神;阳气越提越盛;每天做事越多,晚上睡觉时越快活。如果存一个爱惜精神的念头,想进又想退,奄奄没有中气,决难成事。

  • 千古圣贤豪杰,既奸雄欲有立志者,不外乎一个“勤”字。

  • 心至苦,事至盛也

  • 集众人之私,成天下之公

  • 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,打得通的,便是好汉

  • 立身之道,内刚外柔;肥家之道,上逊下顺。不和不可以接物,不严不可以驭下。

  • 凡事留余地,雅量能容人

  • 寡言者可以杜忌,寡行者可以藏拙,寡智者可以习静,寡能者可以节劳

  • 举止端庄,言不妄发

  • 能甘淡泊,便有几分真学问

  • 失意事来,治之以忍,方不为失意所苦。快心事来,处之以淡,方不为快心所惑。

  • 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,若只在静上用工,久之习成骄惰,遇事便不可耐。孟子四十不动心,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,到得无动非静,乃真静矣。

  • 遇棘手之际,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

  • 百端拂逆之时,只有逆来顺受之法

  • 养活一团春意思,撑起两根穷骨头

  • 凡事皆贵专。求师不专,则受益也不入;求友不专,而博爱而不亲。心有所专宗,而博观他途,以扩其识,亦无不可。无所专宗,而见异思迁,此眩彼夺,而大不可。

  • 盘根错节,可以验我之才;波流风靡,可以验我之操;艰难险阻,可以验我之思;震撼折衡,可以验我之力;含垢忍辱,可以验我之节。

  • 事以急败,思因缓得

  • 省事是清心之法,读书是省事之法

  • 大抵浮生若梦,姑且此处销魂

  • 花言巧语取悦人,只是扰乱了自己

  • 无恒者,见异思迁也,欲求长进难矣

  • 百种弊病,皆从懒生,懒则弛缓,弛缓则治人不严,而趣功不敏,一处迟则百处懈矣

  •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,则到处可憎,终日落嗔

  • 自修之道,莫难于养心

  • 和可消人怨,忍足退灾星

  • 决不可存苟且心,决不可做偷薄事,决不可学轻狂态,决不可做惫赖人

  • 精神越用就越多,阳气越提就越盛。每天做的事情越多,晚上睡眠就越轻松。

  • 打掉牙和血吞

  • 少睡多做,一人之生气

  • 世事变化反复,往往出乎意想之外。所谓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不饱历事故,焉知局中之艰难哉!

  •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,此小人也,急宜远之

  • 君子能扶人之危,周人之急,固是美事,能不自夸,则善矣

  • 吾人只有进德、修业两事靠得住。进德,则孝弟仁义是也;修业,则诗文作子是也。此二者由我做主,得尺则我之尺也,得寸则我之寸也。至于功名富贵,悉由命定,丝毫不能做主。

  • 端庄厚重是贵相,谦卑含容是贵相;事有归著是富相,心存济物是富相

  •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,有所为有所利而成者居半,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半

  •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,必有忽然之祸。贯贫之人不安其贫,必有意外之忧。

  •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:曰长傲,曰多言

  • 放开手,使开胆,不复瞻前顾后

  • 常沉静,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

  • 兄弟和,虽穷氓小户必兴,兄弟不和,虽世家宦族必败

  • 何必择地?何必择时?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!

  • 神正其人正,神邪其人奸

  • 勤于邦,俭于家,言忠信,行笃敬

  •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,愈看得贱愈易长大,富户儿女,愈看得娇愈难成器

  •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,今之人饰己以要誉。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,今人见小利而易守。

  • 爵禄可以荣其身,而不可以荣其心。文章可以文其身,而不可以文其行。

  •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,狐疑者不可与共事

  • 一国有一国之气,一家有一家之气,一身有一身之气,元气者,生气也。能养生气,则日趋于盛矣。

  • 农果力耕,虽有饥馑,必有丰年;商果积货,虽有壅滞,必有通时。

  • 受非分之情,恐办非分之事

  • 大凡人之自诩智识,多由阅历太少

  • 世间极占地位的,是读书一著。然读书占地位,在人品上,不在势位上。